发布日期:2022-08-19 16:08:00 点击量:445 信息来源:原创
口腔疾病以发病率高、患病人群广、大众化为特点,成为世界上最为多发的一种疾病。
我国最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口腔溃疡、牙周病、龋齿等,其中牙周病主要指牙周炎和牙龈炎,是常见的感染性口腔疾病。在发达国家有15%的人患有牙周病,而在中国竟然有2/3的人患有牙周病,其中成人牙周病患者占97%,35岁以上人群失去牙齿的主要原因正是此类牙周病。
此外,龋齿的的发病率为45%,成为仅次于牙周病的第二大口腔疾病。龋齿是一种由口腔中多种因素复合作用所导致的牙齿硬组织进行性病损,而细菌是是龋病发生的必要条件,典型的病原菌就是变形链球菌。
一般来说,变形链球菌对早期生物膜的形成最为重要,并且已知它通过粘附在牙齿表面、增殖和产酸的过程引起龋齿。为了预防和治疗龋齿以及牙周病,必须通过防止细菌定植来减少和消除细菌的数量。
有数据表明,常规刷牙只能够清除牙面40%~50%的菌斑(邻面只能去除30%的菌斑),对于清除口腔软组织表面的菌斑基本无能为力。而漱口水可深入口腔各部位,包括牙刷难接触的牙龈边缘及牙缝,是一种很好的辅助控制菌斑措施。
韩国釜山某牙科诊所以次氯酸作为口腔漱口水,评估了其可行性,并对比了其和0.9%的生理盐水、0.005%洗必泰对口臭去除、口腔内有害微生物杀灭和牙菌斑去除的效果,主要内容如下:
材料与方法
研究者选取了15例无任何系统性疾病的口腔疾病患者,并将其分为3个组,X1组:生理盐水漱口组5例(对照组),X2组:0.005%洗必泰漱口组5例,X3组:次氯酸水漱口组5例。每次漱口水用量15ml,含漱时间1min。
各组均采用口臭去除试验、O’leary指数测定和Snyder测试进行漱口效果评价,并用相衬显微镜测定细菌量和运动活性。具体测试方法如下:
口臭去除实验:为了测定漱口水使用前后口臭的变化,采用专用传感器测定口臭数值。
O'leary 指数:在用牙菌斑染色剂给每个受试者的牙齿着色后,使用牙菌斑控制得分(O'Leary指数),其中如果发现牙菌斑附着在四个牙齿表面(近中面、远中面、颊面和舌面),则得1分,如果没有,则得0分,以百分比计算牙菌斑附着的程度;
Snyder 测试:采用Snyder测试,用比色法测定口腔细菌的制酸率。将0.2ml的唾液注射到含有5ml培养基的试管中,培养72h,每24h观察一次牙齿颜色的变化。24小时后牙齿颜色变为黄色被确定为高活性;48小时后确定为中等活性;72h后被确定为低活性;72小时内没有颜色变化被确定为不活性。活动度高的,给出3分;中等活动,2分;低活动,1分;对于不活跃,0分。
相衬显微镜:使用无菌探针收集下颌骨左右后牙舌侧表面的龈上和龈下牙菌斑。然后将它们放在一张载玻片上,并在它们上面释放一滴生理盐水。使用相衬显微镜在4300倍放大下观察口腔内微生物的运动。
实验结果
口 臭
三组患者的正常值均为0~50 BBV。生理盐水组与洗必泰漱口组口臭值无显著性差异,但是次氯酸漱口组口臭值明显较低,说明次氯酸漱口可显著减少口臭。
表1 口腔疾病参数对比表
O'Leary 指数对比
生理盐水漱口组的O‘Leary指数较高,而次氯酸漱口组则低于洗必泰漱口组。在表1的量化结果中,三组间差异显著,说明次氯酸水去除牙菌斑效果更好。
图1 O‘Leary指数的比较
龋齿活跃性与Snyder 测试的比较
在龋齿活跃性比较中,三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生理盐水漱口组的Snyder 测试中,受试者在24h后牙齿颜色变为黄色,说明为高危组;洗必泰漱口组在48h后牙齿颜色变为黄色,呈中至低活性;次氯酸漱口组受试者在72h期间没有任何颜色变化,显示无活性,说明次氯酸漱口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龋齿。
注:龋齿的活跃性检测,主要是变形链球菌与乳酸杆菌等致龋菌产酸能力的强弱或数量多少检查,能够预测新发龋齿的患病率。
图2 Snyder 测试结果的比较
用相衬显微镜观察口腔细菌
通过观察变形链球菌、丝状菌和螺旋体的细菌活性,发现三组之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生理盐水漱口组所有细菌均表现出活跃运动,而洗必泰漱口组运动减少,但所有细菌仍表现出活动。次氯酸水漱口组时,细菌的运动明显减少。特别是,变形链球菌的明显减少,而导致牙周病的细菌丝状体和螺旋体也明显减少。与其他组相比,次氯酸漱口组的细菌活性明显下降,特别是丝状菌活性(图3)(表1)。
圆形:代表球菌、正方形:代表丝状菌、三角形:代表螺旋菌
实验结果
以上数据表明,采用微酸性次氯酸水含漱可显著减少牙菌斑,消除口臭,降低龋齿活跃性,降低细菌的产酸能力,进而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机率。
相对洗必泰和生理盐水而言,微酸性次氯酸水是更好的漱口选择。